-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信用度
- 778
- 最后登录
- 2019-5-29
- 注册时间
- 2007-12-12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70
- UID
- 3603
|
1楼
发表于 2007-12-12 23:37:29
|
查看: 1199 |
回复: 0
<h2>聪明,是殊途同归的</h2>
聪明,是殊途同归的
———观看一组沙画图片后的感想
来自东方的两位僧侣,在安放于西方现代建筑展馆里的一张四方桌上,用最简单的工具,最基本的材料——红黄蓝等色彩的细沙,历时数旬,完成了一项令世人赞叹的杰作,向西方信仰基督的人们展示和宏扬了神秘的东方文化。
原本是张空空如也的桌子,在两位僧侣的精心创作下,一幅美伦美奂、阐释生命和自然涵义的绝妙沙画展现在世人面前:庄重神圣的佛端居中心,芸芸众生、世间万物和诸多梵天环绕四面,端严万方,瑰丽绝伦。而这张四方的桌子,是否又暗合了佛法中阐述的四维上下为之空间、诸大千世界纳于其中的佛教宇宙观呢?这幅美到极至的惊世之作,待到功行圆满之时,却被为此耗费心神、殚精竭虑的僧侣轻轻一拂,在人们惊呼声中,在须臾一刹那,消失无影,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过。无论是坚持观摩沙画创作过程的还是间或、间断这一过程的人们,如何能理解这辉煌精美的沙画,竟是它的创造者亲手毁了去,在毁去的时刻,创造者的脸色却是如此的平静。
信仰基督的人们当然是惊诧莫名的,他们按着逻辑主义的思维,按创作意图的发展而自然而然地设想了一个结果,当精美绝伦的沙画展现在眼前时,创造者怎可能会去亲手毁灭自己的成果呢?因为一切是合理存在着的,实践创造了完美,完美才是永恒的。
僧侣来自东方,他们以精深的佛学造诣,宏扬了神秘的东方佛教文化。佛学,在某种程度而言是属于心灵思辩的东方哲学范畴,是灵魂与心灵对世间事物本原的感悟。僧侣把创作的过程当作一项功课、一次修行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虔诚而执着,平静而坚毅,无论四面是怎样的一种惊异的眼神和赞叹的呼声,他们始终旁若无人修行着,专心灵去感悟佛的要义,达到佛的境界。
观摩者,无须去区分信仰教义的不同,他们只是芸芸众生,平常人者。对于常人来说,当一种极至的美出现的时候, 是感叹、 赞叹!而当这极至的美在瞬间消失的时候,常人是忧伤、失落与痛苦,这正如我们会在严寒的冬天呼唤明媚的春光,在酷热的夏季思盼凉爽的秋风。而常人往往又忽略了极美的辉煌在创造过程中所需付出的艰辛,和坚韧的毅力,当这辉煌消失于一瞬间,怎能不扼腕叹息。僧侣是修行者,是在创造辉煌的过程中寻求一种境界和达到一种聪明,用坚韧的意志和虔诚的心神,以达到聪明的彼岸,得到心灵的升华。僧侣是平静而祥和的,当功行圆满之时,他们又一次领悟了佛法的真谛。
佛在也不在,佛不在也在。佛非法,亦非非法。这辉煌,只是大千世界中的一色罢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即是色;这辉煌中的每一粒沙无非是一沙一世界,无数个一沙世界构成了这辉煌中的诸多世界,环绕四面的芸芸众生或卵生或胎生或孳生,无非只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须臾之间,一切皆为空,也即佛法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辉煌如何,繁华如何,烦苦如何,悲喜如何,所有一切世像皆为虚幻,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僧侣在拂去这辉煌之际,画中的佛像也随之消失,僧侣领悟到了佛学要义中的何为“非菩萨”。这辉煌散尽,他们又一次聆听到了世尊的教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僧侣得见清朗澄空,明了无量无边功德。
世人是执着的,执着于尘世的色与相,也就有了悲喜困苦。也许对世人而言,悲喜着尘世中的种种束缚,何尝不是一件乐趣呢,这悲喜困苦恰恰是人世上最美妙的感受。僧侣只是通过这一过程,是给世人一些启迪,让我们明了悲喜困苦的根源在哪里,教诲我们凡事不可过于执着,却又不可患得患失;追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持有坚韧的毅力和信心,方能获得成功;更善意的告戒人们,多一点平常心,多一些淡然意,世间的挫折与磨难也许多过快乐与幸福,成功和辉煌、富贵和荣华却只是在瞬间,譬如浮云,恰似朝露。如此,你就得到了聪明,就有了真正的快乐与安宁。僧侣这一拂,直如顿悟之棒喝。
观摩的人们,在这辉煌消失的这一刻,是否能记得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我们存在,我们也不存在。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或可,就能多少领悟到其中蕴涵着的意义了。
聪明,是殊途同归的。
</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