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home# 青浦之家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68

积分

0

好友

27

主题
1
发表于 2007-5-8 21:10:28 | 查看: 5587| 回复: 0
<p>  五一黄金周期间,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羊城的各个角落。每一天都有一个特别的节目———走进福利机构,与特殊儿童同乐乐;深入社区,找孤寡老人聊天;走上街头,体验劳动最光荣……</p><p>  4月30日,广州青年志愿者黄金周志愿服务揭开序幕。他们把放假的快乐首先带进特殊孩子的家———越秀区启智学校。60多名志愿者和特殊小朋友们玩游戏,比赛叠被子、提水桶、唱歌……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超常发挥,校园里洋溢着欢笑。</p><p>  5月1日是劳动节,志愿者协会的59名志愿者来到五羊新城社区,手握扫把、手拎水桶、忙碌地打扫起来。志愿者小何说,他们想在劳动节用自己的双手清洁广州,美化环境,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市民。</p><p>  2日,志愿者萍姐带领着一群志愿者,到寿星大厦和幸福新村养老院。20名志愿者两人一组为10位百岁老人送来无微不至的服务,还表演节目给老人们看。</p><p>  3日,志愿者走进社区,探访了12名社区长者,还和社区两位孤寡老婆婆结成长期的帮扶关系。5月6日,志愿者们也是选择和孤寡老人同乐,到冲口老人院和老人一起过节。</p><p>  5月4日是青年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00多名志愿者相聚在郊外,在那里交流志愿服务工作经验。第二天,35名志愿者分成5个小组为20多名智障、脑瘫儿童做家访辅导。</p><p>  昨日是“国际地贫日”,志愿者们在英雄广场举行地贫疾病的预防危害和治疗等相关咨询活动,20多名志愿者还进行手语操表演。</p><p>  团市委副书记、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折志凌表示,今后将打造“志愿假日”、“志愿周末”,让志愿服务在广州逐渐成为部分市民度假休闲的方式,成为一种时尚。</p><p>  本报记者 陈晓璇 夏杨 通讯员 吴楚斌 谢秋平</p><p>  (夏天/编制)</p><p></p><p>  休闲</p><p>  本报讯(见习记者郭楚淳通讯员吴楚斌)五一长假黄金出游之际,留守羊城的市民中悄然出现了新的度假方式——参与志愿服务。据统计,五一期间有数千市民活跃在特殊教育中心、养老院和各大社区,志愿者身影遍布羊城。团市委副书记、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折志凌介绍,“志愿假日”、“志愿周末”在广州正逐渐成为市民度假休闲的时尚方式。(来源:南方都市报)</p><p>  “五一”黄金周,在羊城的各个角落,有一群年轻人放弃了休息时间,走进福利机构,与特殊儿童同乐;深入社区,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带来欢歌笑语。</p><p>  4月30日上午,越秀区启智学校人头涌涌,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的60多名志愿者,和特殊小朋友们玩起了游戏。“启智学校五一劳动节欢乐嘉年华”活动,揭开了广州青年志愿者黄金周志愿服务的序幕。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志愿者李先生说,他们通过嘉年华的形式,既能培养特殊小朋友们的自理能力,也能带给他们快乐,一举两得。</p><p>  今天,志愿者们将为20多名智障、脑瘫儿童做家访辅导;明天,又一个欢乐嘉年华将举行,不同的是,这次将在冲口老人院;5月7日,志愿者们将结合当天“国际地贫日”的契机,在英雄广场举行地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相关咨询活动,同时还将组织志愿者进行手语操表演。</p><p>  对于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萍姐来说,5月2日是忙碌的一天,由她组织的两个敬老活动同时在广州市寿星大厦和幸福新村养老院进行。萍姐说,考虑到有的老人家下午要休息,有的很早就洗澡,活动只能都安排在早上,她跑了两个活动点,很累,但也很开心。</p><p>  5月3日下午,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松柏服务总队的志愿者们,前往顺德探访在广州居住5年、志愿服务5年,如今已迁回家乡的郑婆婆。</p><p>  本报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吴楚斌</p><p>  记者手记</p><p>  志愿服务度假时尚</p><p>  有人说,只要你有时间、有爱心,你就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举手之劳也是志愿服务。</p><p>  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折志凌表示,今年以来,广州正致力于打造“志愿假日”、“志愿周末”,把志愿服务逐渐演变为市民度假休闲的方式,成为一种时尚。广州将结合市民旅游、休闲、亲子教育等需求,设计和开发一些新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市民群众更加乐于参与。</p><p>  看了志愿者们的行动,你是否也有加入行列的冲动呢?赶快行动吧!</p><p>  图:</p><p>  广州海珠区青年志愿者来到广东省荣军医院,慰问伤残军人。杨凯 摄</p><p>  <strong>今天“五四”青年节,抚今追昔话亦多</strong></p><p>  本报记者陈晓璇 通讯员线彩虹 李海</p><p>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陈晓璇,通讯员军勉、科霖报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广东省委、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纪念建团85周年研讨会”在珠岛宾馆举行。中共广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领导出席了研讨会。</p><p>  今天是建团85周年纪念日,广州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地方之一,奋发向上的广州青年紧抓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抚今追昔,一系列“威水史”让人感怀。</p><p>  得力助手———</p><p>  一股强大力量</p><p>  革命年代,广州青年满腔热血。在救国抗敌的前锋,总看到他们奋勇前进的身影。1925年,持续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实属罕见;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成立,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建国初期,青年团成为一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强大力量。</p><p>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瘫痪时期,1973年广州共青团整装重来,他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涌现先进青年团体和个人。上世纪70年代末广州搭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青年的创新也紧跟而上,与时俱进。</p><p>  “微笑”之举———</p><p>  一张亮丽名片</p><p>  上世纪80年代末,物质生活渐好,人际关系却渐冷,而在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却传播着“微笑”。</p><p>  “微笑在广州”这个点子,便是出自于广州青年。1987年元旦,团市委、少工委发起了名字为“微笑的广州”活动,10多万广州青少年走上街头推而广之。两个可爱的卡通人物———“微微”和“笑笑”出现在羊城的大街小巷,亲切向人们招手,传递微笑。</p><p>  “80年代末,人们还是比较拘谨的,‘微笑’这个词当时在全国既新鲜又‘另类’。这个充满创新的活动,一下子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一位曾参与当年活动的老团干如是说。</p><p>  当年的“微笑”一发不可拾,在广州掀起阵阵旋风:广州一汽发起了遐迩闻名的“友爱在车厢,真诚为乘客”服务行动,至今这一标语仍闪现在公交车上;紧接着,“友爱在商场”、“友爱在医院”、“友爱在学校”、“友爱在车间”等友爱活动遍及各行各业。“微笑”成了广州一张亮丽的名片。</p><p>  志愿服务———</p><p>  一块闪亮牌子</p><p>  志愿服务,也是广州共青团的招牌。上世纪80年代末,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青少年问题日益增多,广州共青团大胆探索,在1987年开通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热线,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广州志愿服务由此拉开。</p><p>  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992年开始,广州青年团开始探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途径,启动“羊城金不换工程”,通过帮教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迷途少年,建立起有羊城特色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和帮教网络。</p><p>  延续至刚刚开通的赵广军生命热线,刚刚启动的赵广军志愿服务队,广州青年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挑起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担。</p><p>  (Robby/编制)</p><p></p><p>  本报讯(记者王微 见习记者郭楚淳 通讯员勇刚 军勉)广州4月30日在市委礼堂召开“五四”表彰大会暨赵广军先进事迹报告会,大会表彰了245个先进集体和1920名先进个人。</p><p>  据悉,团市委近期将在广州地区组织举办“赵广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以宣传推广赵广军志愿服务精神。现年30岁的广州青年志愿者赵广军10年来从事志愿服务近5万小时,义务帮教1000多名走上歧途的青少年。2004年底,赵广军在媒体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开通“生命热线”(020—85980066或打114转)。通过“生命热线”,赵广军为生活中遭遇不幸和承受巨大压力的人减压,将200多名有自杀和报复社会倾向的青年从死亡和犯罪边缘拉了回来。</p><p>  图:</p><p>  “五四”表彰现场。 本报记者 许冰 摄 (来源:南方都市报)</p><center></center><center>本报记者 罗骏 黄志伟<br><br></center>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给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8年前,天才诗人海子敞开胸怀,纵情吟唱。18年后,在美丽的渤海之滨,一位65岁的老人和她的朋友们一同,用伟岸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和常年默默无闻的志愿服务,无声传递着爱心、温暖和希望。<br><br>  用蜡烛点燃蜡烛,用微笑照亮微笑。她,就是孜孜不倦从事了37年志愿服务、如今以滨海新区为“家”的美籍华人张辉林。<br><br>  无论是聋哑学校受资助的儿童、还是坚强孩子俱乐部的少年,也无论是蓟县“一对一”帮扶的学子,还是那些受照顾的病人、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没有多少人记住她的名字。即使是她和朋友们一起完成的“医院志愿者服务”项目荣获首届“社会公益示范工程”入围项目奖,并在2006年光荣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br><br>  “这远不是我一个人的贡献,千万不要突出个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没有国界的名字——志愿者。”张辉林如是说。<br><br>  服务,最澄澈的快乐<br><br>  初识张辉林,是在2006年深冬。张辉林说,真正的志愿者不求名扬天下。她认识滨海新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88岁的志愿者,早年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护士,目前仍赞助着很多贫困孩子,坚持志愿服务。“天下所有志愿者都像有血缘关系一样,我称呼她为‘妈’,现在我正在跟她学习如何做好临终关怀。”(下转第2版)<br><br>  上图 张辉林为先心病孤儿服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收藏回复 只看该作者 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